-
人們曾經爭論,登月有什么用……
“說好的一起吹牛,怎么就你中國當真了?!”老一輩革命家們常說“五心不定,輸得干干凈凈”。這不僅是科學技術的勝利,也是國家執行力的勝利。只有認真務實,堅定不移,才能把“吹出去的?!币徊揭徊阶兂涩F實。[全文]
-
為了這一天,全人類等了44年
作為探月工程三部曲最輝煌的終章,嫦娥五號并不只是“去月球挖點土回來”這么簡單。在工程目標上,嫦娥五號還肩負著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的重任。[全文]
-
國產替代真的是“極端封閉”嗎?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就算在冷戰最危險的時候依然向世界敞開——特別是對美國。中國對于交流合作的態度,從來都是全面肯定與大力支持——哪怕是對美國。不想合作的,從來不是我們。 [全文]
-
中國造不了所以找俄羅斯?恐怕沒這么簡單
為什么我們一直在努力推進C919的全面國產化替代,以及甩開西方,與俄羅斯合作發展CR929?當全面封鎖的那一天真的來臨,龐大而有活力的中國民航市場,就必然被C919和CR929占據。[全文]
-
中國的一顆衛星,可能是他們全國的希望
美國人就不讓我們安逸,就不讓你參與競爭,你的火箭再可靠,發射價格再低,沒用——只要用戶選定了美國衛星,只是尋求發射競標,那你中國連報價的資格都沒有。[全文]
-
空天飛機、高音速武器?別再迷信美國X-37B了……
從某種程度上,X-37B可以說是航天飛機的精神續作。就像對航天飛機一樣,我們不應該對X-37B有著超越其本身能力的,不切實際的崇拜——就算有,在科學的分析論證下,也會不攻自破。[全文]
-
北斗起步時只能實現二維定位,如果當時放棄了……
在北斗正式啟用的今天,曾經愛答不理的主動上門,曾經自以為是的只有自慚形穢,一貫心術不正的再想發號施令,就要認真聽一聽中國的聲音。在和平時期,不同導航系統間的合作是可以實現共贏的。但是,合作的底氣是獨立自主。[全文]
-
“宇宙作戰隊活動會逐步擴大”?真服了日本的太空野心
背靠大樹好乘涼,抱緊大腿飯更香??梢赃@樣說,在航天領域,美國的利益就是日本的利益,美國的關切就是日本的關切,美國的指揮棒指到哪里,日本就要打到哪里。[全文]
-
北斗騰飛,但中國人發展權的爭奪遠未結束
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空間資源的稀缺性與不可替代性,不是只有無線電頻率是稀缺資源,地球靜止軌道軌位、赤道軌道面、近地空間等空間資源同樣需要我們重點關注,提前布局。這樣,我們的發展權才能不被侵害,命運才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全文]
-
北斗收官星臨場推遲發射,這背后是航天人幾代的堅守
從2000年10月31日長三甲火箭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開始,中國北斗已進行了54次發射,并取得了全部成功的驕人戰績。原定于6月16日的發射,是北斗工程最后一步的最后一顆星,是北斗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的標志,因此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全文]
-
川航3U8633調查報告解讀:空客引以為豪的安全體系為何失效?
駕駛艙門被沖開,17個跳開關意外斷開,飛機功能受損,機長必須保持手動飛行,緊握側桿,無法戴氧氣面罩;副駕駛直接受到迎面高速氣流沖擊,同時地處高海拔山區,機長不能像正常程序一樣高速下降到10000英尺,導致缺氧時間大幅度延長……[全文]
-
中國航天,靠什么領跑世界?
對于長期處于追趕者姿態的中國航天而言,抓住新載人飛船這一難得機遇,充分探索人有我無的新技術、新工藝,整體提高我國載人航天的技術水平,也是正在進行的工作。畢竟,沒有技術,和有技術選擇不用,不是一回事。[全文]
-
長征五號B發射成功,我國深空探測有了一顆定心丸
長征五號B對于YF-77發動機來說,是一次難度更高的大考:“一級半”入軌的長五B,芯級的瞬時過載與穩定過載都比“兩級半”的長五更大,YF-77發動機的工作條件更為嚴酷。浴火重生的YF-77發動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全文]
-
東方紅的傳奇遠未結束,中國航天問天之旅才剛開始
“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的地位?!敝袊教炷苋〉媒裉斓某删?,我們不能忘記這一切的起源——東方紅一號,更不能忘記為東方紅一號辛勞付出的父輩們。他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全文]
-
寫在航天日前:失利陰影下,如何變危為機
恰恰是一般被認為是“舉國體制”的蘇聯,在登月這件大事上陷入不同設計局的內斗,最終起大早趕晚集,被美國人捷足先登。事實一再證明,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結構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就不競爭了嗎?當然不是。應當大力鼓勵的,是差異化競爭。[全文]
-
“超級2020”來了,我們準備好了!
在2020年年底,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奔赴廣寒宮,執行全球自1976年以來的首次月球取樣返回任務。除了帶回超過2千克的月壤和月巖樣本,嫦娥五號還將驗證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這些關鍵技術將成為我國未來載人登月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