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軍評:人民海軍“三巨頭”為何齊聚海南
航母和兩棲攻擊艦作為兩款大型載機艦,將和美海軍的同行一樣,成為火力投送和兵力投送兩類任務的艦隊核心,而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同時能夠提供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和遠距離對海/對陸打擊能力,在執行這兩類任務的艦隊里,都扮演著攻防一體的關鍵角色。[全文]
-
一周軍評:“髪國人”的大航母夢
美國海軍開始考慮在以澳大利亞為核心的海域里設置第1艦隊的新編制,法國和中國的新一代航母建造也都取得了各自的進步。2020年即將過去,圍繞大國競爭時代的世界海上力量比拼,幾個大國都在進行自己的緊張準備。[全文]
-
一周軍評:折騰一年,美國航母又得996
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美國海軍開始總結本國海上力量一年來的表現,在巡航時間扭轉過去多年頹勢的“繁榮”之下,又要戰戰兢兢地迎來新一年的巡航壓力。而圍繞歐洲防務的獨立與否,英法德最近做出了不少看起來互相矛盾的表態,也讓矛盾暴露無遺。[全文]
-
一周軍評:拜登贏了,美軍會變嗎?
本周最為關鍵和重要的新聞,毫無疑問就是正在美國進行,但至今還未分出徹底勝負的新一屆美國總統選舉了。作為決定未來4年美國國家元首的重要活動,美國總統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甚至改變美國的全球軍事戰略。[全文]
-
一周軍評:我參觀了“坦克兩項”參賽部隊,看到成績背后的變化
本周,筆者應邀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第78集團軍,參加2020比武競賽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并且參觀了78集團軍某合成旅。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對于新時代的中國軍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更加體會到“坦克兩項”這一國際軍事比賽項目對于新時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獨特意義。[全文]
-
一周軍評:外高加索民族決戰,俄羅斯和土耳其為何如此起勁?
俄羅斯和亞美尼亞在冷戰后的相互靠近,更多還是源于兩國在缺乏戰略支持下的“報團取暖”。但作為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鄰國,最近又在介入周邊事物上頗為活躍的土耳其,無疑就是另一種態度了。[全文]
-
一周軍評:已經主宰臺海的天空,如果再加上殲20…
本周,換裝了第五代戰斗機的空軍某旅“王海大隊”在演訓中以“零損傷”的代價一舉“擊落敵機”17架的戰果,而解放軍也在臺灣周邊空域開展了大規??罩行袆?,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代殲擊機在未來可能的軍事行動中會扮演什么樣角色,成了值得討論的新問題。[全文]
-
一周軍評:空天飛機距離我們有多遠
本周五中國發射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因其在發射前透露的一些蛛絲馬跡以及罕見的對發射本身的高度保密,讓外界對其發射的載荷產生了高度興趣,而在這迷霧之中,中國航天在又一個領域向著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發起了沖擊。[全文]
-
一周軍評:美國海軍航空兵的“下一代”
本周,美國海軍有兩件“下一代”重要武器的研制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美國海軍的下一代艦載戰斗機的研制工作被曝已經在著手進行,二是美軍下一代電子戰吊艙的中波段吊艙進行了飛行試驗。[全文]
-
一周軍評:全天候的075
本周,中國海軍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首制艦離開滬東造船廠碼頭,開始進行該型艦的首次海試。作為中國海軍的又一型大型平甲板載機艦,075型的建造和試航節奏與航母之間有哪些差別?[全文]
-
回國機票12萬,日料店搶用國產魚,聊聊抗疫常態化中這些事兒
在供需失衡之下,國內出行平臺滴滴上線了特快和特惠,特快可以讓有急需的用戶通過價格杠桿及早出發,特惠在平峰期讓用戶獲得限時折扣。[全文]
-
一周軍評:076型是“小航母”,還是“大兩攻”?
作為正在建造中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后續艦,在076型兩棲攻擊艦的公開文件中出現了電磁彈射器和電磁阻攔設備,無疑突破了大家對于傳統兩棲攻擊艦的想象。[全文]
-
一周軍評:有人遇難有人自殺,就為領導“看個爽”?
由于真槍實彈的聲光效果都頗為好看,加上臺灣當局的地區領導人近幾年都會實地參觀實兵演習以顯示對軍演的重視,因此“漢光”軍演的實兵演習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就已經成為單純展示火力的“實兵表演”。[全文]
-
一周軍評:取消“陸基宙斯盾”,日本有什么小九九?
朝鮮此前配備射程覆蓋日本的中程導彈的目的,更多是在其無法攻擊美國本土的情況下尋找日本進行“陪綁”威懾。隨著以“火星-15”為代表的洲際導彈研制成功,朝鮮理論上已經具備了對美國本土進行戰略核打擊和直接核威懾的能力,對日本直接打擊的可能性逐漸下降。[全文]
-
一周軍評:美國3航母能轉移國內矛盾么?
相比上半年的“空城計”,今年夏天西太平洋美軍的“兵強馬壯”無疑不是好消息。目前,特朗普正遭遇任內最嚴峻的政治危機,通過制造外部矛盾吸引公眾注意力,甚至轉嫁本國危機,是一種常見的手段,恰好特朗普又是一位為了連任,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來的美國總統。[全文]
-
一周軍評:屬于中美俄的“戰略轟炸機競賽”
盡管中國的轟-20戰略轟炸機的研制工作已經正式開展,但無論是其研制進度還是未來原型機出現后試飛的進度上,相比已經輕車熟路的美俄,中國航空工業作為這個領域的“新玩家”,無疑需要經歷更多的考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