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恩節”之際,看美國分裂之“對立統一”
精英們幾百年的努力沒有白白浪費:萬變不離其宗的合理合法,不但早已固化,而且還以民主、自由、人權,甚至人類燈塔的名義不斷加以強化。如今的分裂各方,對立統一之處就在于,各自強調自己才是繼續維持和鞏固這一帝國及其天下的“天使”。但真正關鍵的問題是……[全文]
-
美國人頭腦里,關于中國的“抓痕”
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印象,一般都跟中國自身的歷史和中國人自己的歷史命運和主體意愿無關。因此,有時看似正面的印象,只要美國自身的角度改變,立馬就會成為負面的。比如小到“講禮貌”。正面看,中國文化講究禮貌,負面看,同樣的禮貌之舉,則被理解為難以琢磨,狡猾。[全文]
-
美國的下一場烈火
鮑德溫堅持喊話說,真正需要解放的是“白人”。解放的路徑是,他們必須首先回答,什么是“whiteness”。他留下很多警醒的文字和話語,對美國社會繼續著靈魂層面上的拷問。與魯迅不同的是,這位美國文化的靈魂級人物,面對的是“whiteness”繼續當道的社會。[全文]
-
從“白人優勢”到“白人至上”,幾步之遙?
白人青年說:我從未想到種族問題會這么嚴重。作為白人,我應該利用白人的優勢,支持抗議,參加抗議。這年輕人,蠻有覺悟。但為什么“白人”就有這樣的優勢呢?要是讓白人在生活中不再“天然”享有這種優勢,對于這些好心的年輕人來說,他們能夠真正接受嗎?[全文]
-
美國疫情是不是正在“耳熟”?
“自我種族歧視者”并非簡單的“漢奸”一詞可以解釋,而且最好不要馬上套這個帽子?!白晕曳N族歧視者”卻往往覺得自己思想獨立且先進。更大問題在于,對“他者”過于在乎。是時候超越以某種所謂文明為轉移的二元思維,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與自己選擇的道路。[全文]
-
她不只是弄巧成拙,還揭了美國的這塊“疤”
特郎普和參議員沃倫之間的沖突,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層面上,本質上都與原住民無關。尤為關鍵的是,政客們以及他們的支持者,外加媒體,大都無意正視自己頭上共有的那塊“疤”。[全文]
-
特朗普一百天:“總算正常了”
這學期,有個思想比較進步的學生,就在課堂上對主流媒體批判“假新聞”提出質疑,說如今已然被弄成了,只要我不相信你,你的就是假的。確實,這種立場先行的邏輯,并不首先來自特朗普,也不會隨他而去,因為那是現實“常態”本身,是意識形態本身。[全文]
-
“多元主義”美國的盡頭,就是民粹
兩黨政治需要分裂的民眾,同時又必須以“人民”的名義,希望人們接受自己代表全民。這,只能是各類精英們的政治游戲。川普以“人民”的名義激化了社會矛盾,但反對者在抗議和嘲諷他的“民粹主義”的同時,是否真有意愿審視社會內部各類矛盾的性質?[全文]
-
目前美國流行的兩個關于川普的笑話
奧巴馬、希拉里和川普都見上帝了。在天堂門口,上帝要他們先回答“你相信什么?”奧巴馬說相信堅持不懈,自由民主。上帝便放他進去。希拉里說,我相信輸了同時意味著贏了。上帝也放她進去。上帝最后問川普,你相信什么?川普答道:我相信你坐在了我的位置上。[全文]
-
美國學生對我說,中國要“稱霸”了
發言者也許受到“變天了”的情緒影響,激動地說,川普上臺,中國就有機會在亞洲稱霸。對美國來說,“地震”之后,在精英們的共同努力下,“壞事”有可能會變“好事”。但對他國人民而言,又將會有怎樣更具挑戰的變數呢?丟掉幻想,恐怕總是應變的第一步。[全文]
-
美國大選:主流媒體還不如算命的
在跟希拉里·克林頓的第二場辯論中,克林頓指責川普避稅。川普回應說,你自己的那些同樣甚至更加富有的政治獻金者也享受同等待遇。是你們(政客)給了我們這些好處。既然認為富人避稅不好,作為政客,你和你的同僚們為什么那么多年不立法改變? [全文]
-
美國來信:杭州在哪里?
2000年,和一位同事為塔夫茲大學在國內建立交流項目,最后一站是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學?;氐綄W校向校方匯報,然而“杭州在哪里?”,是委員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疑問。當時的我,臉上一定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都什么年代了,還只知道北京和上海?幾天后,在校園里碰到一位研究非洲的黑人學者。她立刻打招呼,說,很抱歉,大家真的都很無知,居然只聽說過北京和上?!?a href="/ZhongXuePing/2016_09_10_374007.shtml">[全文]
-
希拉里的選擇題:女權主義還是女帝國主義?
女人當總統當總理已不是21世紀的新鮮事。但從美國中心出發,才會認為希拉里當選首位總統候選人,便可以顯現美國政治的道德高地。而那些曾經當過國家領導者的女性們的政治生涯早已證明,她們從來都不會也不可能只是代表“女人”行使手中的權力,也完全可能變成女帝國主義。[全文]
-
項莊賣劍越南政府,被遺忘的七百萬死傷民眾怎么想?
奧巴馬去越南,一臉真誠地宣布,結束美國對越南40年的武器禁運。越南總算可以從40多年前美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用武之地,轉身被賜予有資格自己掏腰包,去填軍火商們永遠也填不滿的錢袋。在這一點上,美國媒體是不想轉過這神來的,但同時,好像明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道理,所以每每把報道的重點放在:那是針對中國。[全文]
-
干嘛舍不得涉嫌種族歧視的威爾遜?
一個月前,哈佛法學院決定放棄使用涉種族歧視的院徽;4月4日,馬丁·路德·金的忌日,普林斯頓大學宣布保留“伍德羅·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的名稱——盡管這位美國總統曾對聯邦政府工作人員實行種族隔離管理,并長期漠視對黑人的暴行。都與種族歧視的歷史有關,兩個符號為何一去一留?[全文]
-
兩百歲的驢
女人能不能當總統?當然能!但是,是女人就一定要把選票投給女人嗎?當然不。不可能有單一的、由性別決定的政治立場。由于階級、種族、社會地位、文化價值,和政治觀點的不同,女人們同樣會站到不同的立場上去。 自由女權主義者分不清這兩個問題的不同,竟然落到用“地獄”來嚇唬女人的地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