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我們民主國家必須重新團結,奉美國為領導
2021年是美國及其盟友扭轉全球民主倒退的難得機會。堅定以美國為領導必須是這一努力的核心,只有美國有這個能力和影響力。自由世界應反思對華為和TikTok竟出現內部爭論,建立數字聯盟。歐洲也應該更自給自足,并更多地投資于自身安全。[全文]
-
越共放棄政權、官員財產公開?我一一求證了關于越南的網絡傳言
網上關于越南所謂政治民主化相關話題的傳言,大多是錯誤信息或虛假謠言。有些是斷章取義,有些是望文生義,有些是故意虛虛實實夾雜在一起,混淆視聽,以達到影響輿情甚至含沙射影地否定中國改革進程的目的。[全文]
-
“反華”可以有多“努力”?被這家澳大利亞智庫驚到了
鑒于ASPI與澳大利亞國防部和軍方的密切關系,美國對華戰略思維很容易就傳導到ASPI涉華研究指向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2016年以來,ASPI涉華報告和文章越來越多,內容指向越發強硬和非理性。[全文]
-
美國需要某種形式的“科技產業政策”,但可以不這么說
有美國專家指出,美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資水平近些年已處于歷史低位,應增加投資;目前科技研發支出僅占GDP的0.7%,而冷戰時期曾高達2%。美國可以不使用“產業政策”這一說法,但的確需要某種形式的“科技產業政策”,中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啟發。[全文]
-
現在聽到的不是外企逃離中國的踩踏聲,是蜂擁而至的推門聲
關鍵在于,2019年是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創紀錄的一年。因此,盡管全球疫情嚴重,中國仍有望迎來另一個創紀錄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年。你們現在聽到的聲音并不是那些脫鉤敘事所暗示的外國公司爭相逃離中國的踩踏聲,而是世界各地的跨國公司和中小企業蜂擁而至的推門聲。[全文]
-
“忠臣”巴爾走了,但他從來不是為特朗普工作
正如一些為巴爾辯護的人所指出的那樣,這和他長期以來對總統權力持有比較寬泛的看法不無關系。有人認為,與其說巴爾是在為特朗普的利益服務,還不如說巴爾所做的一切都是試圖讓總統職位本身能夠獲得更大的權力。[全文]
· 他果然辭了 -
我們要向中國證明:美國沒有衰敗
美國應證明,中方對美國前景黯淡的看法是錯誤的。美國沒有受困于自己解決問題的老辦法,也沒有被超越其能力控制范圍的歷史力量所裹挾。美國要想與中國展開有力競爭,其很多必做之事都在其能力控制范圍之內,而且,美國還有時間采取行動。[全文]
-
澳大利亞,沒資格批評中國
在維護“自由和民主”方面,澳大利亞早已成了一個賤民國家。澳大利亞現在表現得像是一個直面中國邪惡威脅的“好人”,而這充其量不過是一種簡單化了的、更糟糕的誤導。[全文]
-
誰最有資格提供政治學知識產品?答案是“一流強國”
我們熟悉的政治學范式基本上是“冷戰政治學”,但這個研究議程并不解決實際問題。盲目模仿西方導致走入“無效的民主”的國家很多。政治學理論與方法來自比較政治,而比較政治研究的轉型應該從比較制度研究轉向比較國家治理研究。[全文]
-
30多萬條生命都不能讓美國進步,還有什么能?
我們假設美國精英有共識,人民不分裂,國會不黨爭,那么福奇領導的國家疾控中心是有可能對全國的抗疫進行領導,并在這個過程里逐漸形成一套垂直管理的“條”的萌芽的權力結構,但是這一切假設都不存在。[全文]
-
拜登該怎么做?正確答案很簡單,但就是實現不了
喬·拜登贏得了2020年總統大選,不過2024年大選的影子已經隱隱浮現。我們所面對的這個共和黨已經被唐納德·特朗普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而且四年之后他很可能會再次參選。無論特朗普是否參選,共和黨都可能再次掌握權力。如何避免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全文]
-
美國用金融制裁威脅中國,這場持久戰怎么打?
金融制裁說到底是經濟戰的一個工具,主要目的就是拆散被制裁人與外界的金融貿易往來。對抗這種工具最根本有效的應對手段還是堅持對外開放和交流,更深入的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要讓經貿利益大到別人拆不散的地步。[全文]
-
中澳商會CEO:無法想象失去中國市場會怎么樣
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令澳大利亞受益。澳未受危機影響,澳大利亞人民深知中國對澳經濟的重要性。盡管中澳之間近期發生的一些爭議,但是推動兩國關系的核心因素并沒有改變。[全文]
-
美方這些人的倒行逆施該收場了!
美國國內的反華勢力,出于一己私利和政治偏見,對中國進行不擇手段的造謠抹黑,毫無理智的打壓制裁,甚至挑動意識形態對立,企圖把世界推入“新冷戰”的深淵。[全文]
-
不要幻想中國拿著一堆“白條”,還能養活全世界人口
如果你要跟美國的農業標準接軌,就可能面臨跟美國一樣的問題。中國現在的農業文明只能跟歐洲、日本接軌,甚至跟以色列接軌,但是不能跟美國接軌。 [全文]
-
還在幻想包圍中國?提醒西方認清自身的“斯賓格勒陷阱”!
今天的世界,正呈現出一個鮮明的對峙:一方面是西方緊鑼密鼓地構建包括軍事包圍在內的反華“包圍圈”,另一方面是中國反復宣稱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并呼吁各國共同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現實的“斯賓格勒陷阱”上看,前者實際上正在加速落入自己早就挖好的這個“陷阱”。[全文]
-
中美兩國應結束無序競爭,想出一條權宜之計
為了避免新冷戰造成巨大損失和錯失相關機會——更不用說災難性的熱戰了——有沒有一個可以讓華盛頓和北京都感到滿意的未來愿景?或者,能否在備選方案中找到至少一種方案最低限度地滿足兩方要求?或者無論明示還是默許,斗爭雙方能接受一個穩定平衡狀態?[全文]
-
“亞洲世紀”加速到來,分裂的澳大利亞如何選擇
經歷了長達八年的艱苦談判,15個亞太國家最終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簽署了RCEP。除了增進亞洲國家間經貿的聯系,該協定給已經充滿不確定的世界帶來了一個穩定的、可預期的力量。毫無疑問,“亞洲世紀”正在加速到來。[全文]
-
針對超級平臺,中美歐反壟斷槍聲為何同時響起?
更重要的是,超級平臺走出商業領域,介入甚至控制社會和公共領域,形成罕見的“媒體俘獲”和“輿論俘獲”,通過顧問、課題等方式,對學者完成“學術俘獲”,使得學術界在違法行為泛濫的形勢下幾乎集體噤聲。疫情以來,平臺還完成了一場規模最大的全民數據收集,迄今尚未對此形成基本監督與合理監管。[全文]
-
如何建構國家?歐洲用三十年戰爭“打”出了答案
世界上沒有哪個政治強國,會容忍其等級帶領幾個邦就這么脫離帝國,也沒有哪個王朝允許一個世襲王位未經戰爭就這么被人奪走,哈布斯堡這個普世強國也不例外。很快,布拉格人就明白,獨立,只能通過獨立戰爭取得。而建構國家的代價,則是一場建構國家的戰爭。[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德記者反思:疫情中保護生命比保護數據更重要
-
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外交部:堅決反對
-
“華盛頓最愚蠢的人之一”
-
外交部:對傅高義的逝世深表哀悼
-
崔天凱發推特悼念傅高義
-
英國食品供應拉響警報
-
瑞典首相:很難追責到具體個人
-
美國20%囚犯感染過新冠,有人發文“求救”
-
歐洲近10國限制英國航班,美衛生高官:美國沒必要
-
中美開心相處不現實,湊活過下去就行
-
傅高義去世,美國失去一位真正的中國通
-
差一點點,美國政府又要“關門”
-
9000億美元,終于談妥了
-
誰下一批接種疫苗?美疾控中心定了
-
加拿大限制英國航班入境
-
為剔除華為、中興設備,美國會不惜“自掏腰包”
-
美使館遭火箭彈襲擊,啟動防空系統后仍受損
-
法國暫停英國海陸空交通入境48小時
-
“假日疫情”警報來襲!美國連續兩天超百萬人次乘飛機出行
-
沙特:所有3個月內到過疫情突變國家人員必須接受檢測
-
-
-
菅義偉當上首相之后,工資漲了多少?
-
共和黨大會?還是特朗普“洗白”大會?
-
特朗普前私人律師:不要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
-
特朗普自稱在122度高溫下演講:拜登行嗎?
-
風太大看不清提詞器,特朗普靈機一動
-
又雙叒叕被拒!
-
彭斯:不允許民主黨讓美國人少吃肉
-
美國人如何看待“封殺”TikTok?紐約小伙提到了個成語
-
??怂姑炷铄e卡馬拉名字還嘴硬:那又怎樣?
-
國運造就企業,企業也造就國運 ——為什么Tik-tok不能出售美國業務?
-
支持者不戴口罩,特朗普這么解釋…
-
英國外交部首席官員退休,曾把首相府重要官員打到住院…
-
“圍繞TikTok交易的部分收益要交給美國財政部,這是赤裸裸的搶劫”
-
“抄襲”產品,誹謗攻擊,為了針對TikTok,Facebook都做了什么?
-
紐約抗議者遭便衣警察強塞進車
-
美國夫婦戴納粹口罩抗議:社會主義要來美國了
-
英國爆發反口罩示威:不戴口罩,不受檢測,不被追蹤
-
白宮和專家信息矛盾時該信誰?福奇:信我
-
“承認耶穌是黑人,否則我會殺了所有人”
-
白宮外,要建“黑宮自治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