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馬朗人:科技“東亞時代”正大踏步走來
【文/有馬朗人】
不久的將來,中日韓等東亞地區國家,尤其是中國,將涌現出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而且一定會摘取眾多的諾貝爾獎——這樣的時代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李約瑟在其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著名的“李約瑟之問”:為什么中國的科學技術從古代到15世紀都領先于西歐,但在16世紀前后卻未能催生出近代科學技術?換句話說,伽利略為什么沒能出現在中國?
回答眾說紛紜,見仁見智。
我的觀點是:因為16世紀之前,中國缺少在文化上比它更為優秀、同時在軍事實力上也比它更為強大的外敵。
譬如,13世紀蒙古用武力征服中國,經歷了元朝,但由于文化上的劣勢,最終反而被中國文化所浸染。反觀歐洲,從公元5世紀末西羅馬帝國滅亡起,到公元1500年為止,整體進入了“知識黑暗時代”。當時古希臘的哲學、數學及其他自然科學等文明,更多地向穆斯林諸國轉移。
歐洲人注意到了這一點,早在11-12世紀,他們就去西班牙等地學習伊斯蘭文化,認識到了作為其基礎的古希臘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偉大。13世紀末以后,意大利掀起“文藝復興”,再加上古羅馬技術力量的復活,歐洲科技蓬勃發展。據此我認為,對于新的文化、文明的發展來說,其他優秀文明、文化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840年-1842年鴉片戰爭前后,以英國為首的部分歐洲國家,在科學技術力量方面擁有超越中國和日本的文明,且兼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他們開始向中國不斷施壓;16世紀天主教傳入日本,日本人看到隱于其后的強大的武力,于是禁止其在本土傳播。
17世紀初,日本實行“閉關鎖國”,僅允許荷蘭人到長崎通商,就是說日本一邊奉行閉關鎖國,一邊又通過長崎,持續跟蹤歐洲科學技術的進展。與荷蘭的這種交流,極大地提高了日本人對近代科技的關注。1868年日本實行明治維新,展現全面開國的態勢,迅速從西歐引進科學技術,一直到現在。
日本的科技之所以能夠迅速提高,原因之一是從“鎖國時代”起就以長崎為窗口,充分了解西歐科技的發展。正因為有這樣基礎,在二次大戰結束不久的1949年,湯川秀樹因發現介子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5年,朝永振一郎也因發現重整化理論而再獲此獎。1953年,湯川教授在東京大學建立了面向全國的基礎物理研究所,國內所有大學及研究所的學生、研究人員,都可以通過它開展合作研究。
這個基礎物理所培養出了大批研究者,其中也包括我。它的成功,帶動日本設立了宇宙射線所等多個可共同利用的研究機構,培養出眾多領域的科研人員。這一舉措,成為了日本產生諾獎得主的原動力。
下面我們看一看科學技術論文數量的動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的論文數量急速增長,1989年躍居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位。一篇論文被他人引用的次數,是評價論文的客觀標準之一。日本的研究所和大學等發表的論文,其總體被引用次數也大幅度增加,可以與西歐各國一爭高下。2000年左右,東京大學在物理學方面躍為世界第一,作為前校長的我,曾經為此欣喜若狂。
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科技立國”的方針,1995年制定了“科學技術基本法”。根據此法,從1996年起每5年制定一期“科技計劃”,同時伴有國家預算。在此背景下,日本迄今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相繼涌現許多諾獎得主。
就我個人而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逗留期間,我與兩位中國的物理學巨匠——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關系密切。這兩位物理學家,因預言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定律而獲得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表明,中國人具有了不起的實力。近年來,中國的科技論文數量急劇增加,2008年超過日本居世界第2位,2019年又超過美國躍為世界第一。中國的論文,其被引用次數也名列前茅,超過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至2008年的勢頭。
楊振寧與李政道(資料圖)
從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的獲獎,再看最近15年來中國科技論文的增加及被引用次數的提高,我堅信中國的科學家今后會在各個領域不斷斬獲諾貝爾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優秀的民族,現在正迎來大力推進現代科學技術的絕佳機會。
我希望中國的年輕研究者,充分認識到中國當前的這種優勢,努力奮斗,大展宏圖,遇挫不餒,迎難而上。希望你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刨根究底,探驪獲珠;特別要研究基礎問題,一旦投入應用,功德無量。
中日韓和新加坡、越南等東亞各國的科技論文數量之和,已經超過美國,也超過歐盟各國加英國的論文數量之和。在科技方面已經迎來“東亞時代”,我為此感到無比高興。為了未來的科技振興,愿中國的年輕人能大顯身手,與東亞各國的年輕人攜手共進。
(本文首發于環球網,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 原標題:有馬朗人:科技“東亞時代”正大踏步走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運12F時間域飛機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18 16:51 -
美再將80家中企列入“黑名單”?外交部回應
2020-12-18 15:44 中美關系 -
長征八號將于20日首飛
2020-12-18 15:40 航空航天 -
意大利研究稱在去年12月口咽拭子樣本中發現新冠病毒
2020-12-18 15:37 -
解碼2020中國經濟
2020-12-18 15:30 中國經濟 -
中核集團輻照技術有望用于冷鏈食品病毒消殺,便攜無害
2020-12-18 13:5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山西臨縣通報“校長毆打學生逼寫不雅檢查”:校長已停職
2020-12-18 13:44 中西教育 -
穿著外骨骼接“嫦娥”去咯
2020-12-18 13:42 航空航天 -
兩煤炭協會:大型煤炭企業要提高政治站位
2020-12-18 13:05 能源戰略 -
“新冠讓中國家長不敢送孩子出國留學”
2020-12-18 13:00 留學潮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2020-12-18 12:19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浩瀚星空里的中國腳步
2020-12-18 12:10 航空航天 -
36歲緝毒警突發疾病因公犧牲,其父26年前倒在毒販手雷下
2020-12-18 12:08 禁毒戰爭 -
教育部:人才稱號不是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不享有學術特權
2020-12-18 10:40 中西教育 -
2019年宜昌江段中華鱘繁殖群體估算數量為16尾
2020-12-18 10:37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又一個亂港分子跑路了
2020-12-18 10:05 香港 -
最高檢:兩年多督促收回國有資產410億余元
2020-12-18 09:23 -
國家航天局:不排除嫦娥六號到月背取樣
2020-12-18 09:17 嫦娥奔月 -
沙縣小吃何以做成大產業?
2020-12-18 08:31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嫦五”回家,探月精神永存
2020-12-18 08:25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北京:在京干部帶頭在京過節 評論 33外交部:暫停中英往返航班 評論 85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 評論 680英國又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官方:更易傳染 評論 2341億噸,曾經全中國一年鋼產量,今天一家企業實現了 評論 230最新聞 Hot
-
果然,有人在幫印度“監視”中國軍隊
-
罔顧民意!瘦肉精美豬明年入臺成定局
-
美國疫苗分發混亂,2000萬人接種目標現僅完成100萬
-
梁振英:若黎智英潛逃,法官要負責嗎?
-
安倍晉三“謝罪”
-
“這是失敗總統最后的可恥行為”
-
他警告英國旅客:要么隔離 要么罰款
-
特朗普赦免4名黑水傭兵,伊拉克人怒了
-
白人至上主義者被曝策劃襲擊美國發電站:這就是生活吧
-
這次,印度直接把中印合資企業踢出去了
-
英國又現一種變異新冠病毒,官方:更易傳染
-
特朗普政府還想給這條管道“致命一擊”
-
特朗普推特“曬圖”:伊朗干的!
-
競選總統失利后,楊安澤將參選紐約市長
-
在緬甸,美元也不“香”了
-
聲稱美國防法案是“給中俄的禮物”,特朗普真否了
-